日本文化审美名词物哀,幽玄,侘寂
物哀, 并非三言两语能辩明。我们且将它视为一种感性。细节皆入五感,然后体悟,发现,由此及彼,并将各中情致掰开揉碎,又见优美、凄美甚至禁忌之美。所以每个发出的感叹词,也就是达成物哀的瞬间。
物哀,作为一种专用名词和形容词,逐渐跳脱文学范畴,被看作是日本人所根深蒂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与其他日式美学意识杂糅后,也频频现身于当下。
美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波纹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暴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 这里谷崎润一郎所说的阴翳,便是幽玄。
侘寂的状态,不仅是远离声色犬马以保持对美纤细的感知力,也可以理解为心性的独立,自得,洒脱。独立于客观环境的制约,更独立于美的桎梏。
因为执着于美,就不能认清美的本质,会丧失本心。
日式美学的集大成者
日式建筑,包括了庭院景观与建筑体本身,几乎是最能体现传统日式美学中物哀,幽玄和 侘寂 三者合一的表达了。
庭院景观中,有自然的幽玄与寂,建筑体亦是。就地取材是日本设计师非常信奉的事,甚至还意图将建筑化解于自然环境中,让建筑消失。
很难用一张图,一段文字去描摹清楚日式传统美学中的精髓奥义,也就更难单凭建筑体的设计构造与用材风格来判别美学上的达标。
因为作为审美对象,设计需要参照,也需要被孤立,就如同原研哉的那句话,自然存在,这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