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MBA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188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The Wharton School开创了管理教育的先河。最初的MBA培训计划在哈佛大学诞生,初期教育着重于人格陶冶而非专业技能,因此并未立即得到工商界的热烈反响。然而,随着20世纪初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后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MBA教育在二战后迅速发展。1958年,美国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的报告强调了管理教育的实践性,推动了结构化课程体系的形成,使MBA教育进入了一个空前的蓬勃发展时期。
80年代,哈佛商学院以案例分析教学法引领全球,这一方法至今仍是MBA课程的核心。尽管此时美国MBA教育受到了质疑,各商学院开始探索创新,如国际化教学、领导力培养、企业家伦理重视等。美国MBA课程通常为期两年,包括核心商业学科和选修课程,学生在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有实习机会,而欧洲的商学院,如INSEAD和IMD,以其一年制学制和对全球商业知识的强调为特色。
欧洲MBA的兴起则受到了政府政策的限制,直到20世纪50年代,私立商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法国、瑞士等地出现。这些商学院注重国际化管理教育,强调实践技能和全球视野。然而,尽管欧洲商学院的数量增加,直到1979年汉迪教授的报告促使英国政府开放MBA课程,美国在MBA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仍然稳固。尽管如此,欧洲商学院的崛起显示了MBA教育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如今,欧洲的商学院数量大幅增加,全日制和半脱产MBA学生总数也在增长。
对于MBA申请,2013年的录取规则有所变化,面试环节更加注重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复旦大学的MBA面试采取个人面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合作和全球思维。2013年的复试内容包括管理能力评估、英语听力和口语等,个人面试和管理能力评估是关键考核环节,只有全面通过才能进入预复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