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地区在日本统治下度过了14年。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入侵东三省,张学良军队撤退,从而使得满洲地区落入日本控制之下。从1932年至1945年,日本军队支持清朝废帝溥仪,在满洲地区建立并统治着伪满洲国。1932年9月15日,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与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在勤民殿签订了《日满议定书》。该条约确认了日本对伪满洲国的正式承认,并允许日本在伪满洲国驻军,负责国防事宜。附件中还规定了日本对伪满洲国的铁路、港湾、航路和航空线的管理权,以及日本在物资、设备供应和矿山开发等方面的特权。此外,日本公民也被授权担任伪满洲国的官职,以及进行移民活动。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今长春)南郊的杏花村举行了登基仪式,将“满洲国”改称为“满洲帝国”,并自称皇帝,年号改为“康德”。
到了1945年8月,苏联红军占领了新京、奉天(沈阳)、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并在8月22日占领了旅顺和大连。随着苏联的介入,伪满洲国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到了8月31日,蒋介石在重庆宣布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辕,并任命熊式辉为行辕主任,开始对东北地区进行军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