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先秦史实:贵族文化教育涵盖哪些方面

admin

中国的贵族,到周兴起时已经很像样了,周之封建,又巩固和强化了贵族阶层。贵族封建,立基于宗法。国家即是家族的扩大,宗庙里祭祀辈分的亲疏,规定贵族间地位的高下。宗庙里的谱碟,即是政治上的名分。所以我们看春秋、战国,多是同姓兄弟之国,或者这样那样的亲戚。

  贵族的首要任务,就是习“礼”。“礼”涵盖的范围很广,最早的“三礼”指天、地、人之礼,后来才指儒家的三部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礼,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说,“人无礼不立。”大到祭祀天地、朝拜天子,邦国盟会,小到省亲会友,戴帽穿衣,无一不受“礼”的约束。譬如打仗,多么惨烈的事情啊?也要讲“礼”,其中就有“不鼓不成列”、“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等讲究,就是说对方没列好阵时不能进攻,不能对已经受伤的对手再行伤害,不能擒获有黑白两种发色的长者。今天看来,这简直迂腐透顶,可在周时,就是战争的礼仪规范,况且对立的双方多是这样那样的亲戚。但“礼”的主体人群却很小,只限于贵族以上,天子和公侯伯子男贵族阶层,这叫“礼不下庶人”。

  敬天法祖,尊法守礼,是贵族的首要任务,是贵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贵族终身习学的重要课程。贵族必须接受教育,也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接受教育,学什么呢?礼、乐、射、御、书、数,此为六艺。所以别轻视驾车的技术,驾车,参乘,都得有贵族地位才行。也别轻松射箭的技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贵族才有资格随从出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就是贵族从征写下的诗句。诵诗赋诗,是贵族传统,也是高雅艺术。盟会宴享,祭祀朝拜,重大场合都会有,私下感慨也会有。《春秋左氏传》,记载有众多诵诗、赋诗的案例。

  贵族的核心价值观,即是尊王攘夷,忠君保民。周天子及诸侯,属华夏农耕,以文化先进而成统一民族,又始终处于夷狄游牧族群的威胁之中,所以孔子这样肯定管仲的功绩,“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在周代,敬天与法祖是统一的,敬天与保民也是一致的,正所谓“天道远、人道迩”,“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贵族有忠君的责任,有从征的义务,贵族精神最终体现为“礼”的秩序,“仁”的内核。贵族要习礼,要接受教育,由此诞生出附带的特点,即是举止优雅,好学多艺,民间所谓“有样子”和“识书达礼”是也。

  这就是先秦贵族文化教育主要提倡或者说是必须了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