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ASP)指的是美国当权的精英群体及其文化、习俗和道德行为标准。现在,这个词泛指信奉新教的欧裔美国人。他们拥有庞大的经济、政治势力,是美国上流社会和中上阶层的主要构成部分。尽管美国社会日益多元化,WASP的价值观仍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个词的原义是指美国新教上流社会,即殖民时代来自英国的移民,主要属于长老教会、公理会、信义宗和美国圣公会等教派。如今,所有讲英语的欧裔新教徒都可称作WASP,不论其祖先是否属于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或相似族群。然而,犹太人、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不在此列。
WASP词义的广泛性使其涵盖了众多教派的祖先,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爱尔兰、德国、荷兰、丹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或法国的雨格诺派等。上至精英阶层,下至各个社会阶层,WASP的身影随处可见,即便是被讽刺为“白色垃圾”的下层贫困白人也可能是WASP。
在东海岸,WASP这个词较为常见,常用来与最初的殖民者及后来的欧洲移民,如爱尔兰裔天主教徒、犹太人、意大利裔和其他“少数白人民族”相比较。而在美国南方,由于南北战争后迁入的移民较少,WASP这个词并不常见。路易斯安那州南方和佛罗里达州南部是例外,因为这些地区主要是法国和拉丁美洲移民。美国南方的白人多为不列颠群岛人的后裔。然而,由于历史矛盾等原因,英格兰人后裔和苏格兰-爱尔兰人后裔在语言、文化上存在很大差异。
美国西部使用“Anglo”(盎格鲁)这个词来形容非拉美裔的欧裔英语使用者,其范围比WASP更广。英裔美国人与其他族群之间的区别不像东海岸那么明显。
最早的WASP精英阶层自19世纪早期起便牢牢占据了美国的上流社会。他们从私立中学直接升入常春藤盟校,学习上流社会的习俗、礼仪、举止,与其他名门望族建立关系,掌控美国的财经、文化和政治等重大领域。族内通婚防止了遗产外流;马球、游艇等是有钱、有闲阶层的独有娱乐方式。《社会名流录》等手册记录了上流社会家族之间复杂的关系网。这些精英居住在相同的私人俱乐部、教堂和富人区,与暴发户严格区分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在美国中西部和西部定居,分散至全国。
后来迁至美国的移民者往往不富裕,与上流社会关系疏远。这些移民成立了独立的政治、经济、学术机构团体,削弱了原有精英的权势和财富。直到二战后,老上流社会的声势才开始明显下滑。《士兵权利法案》规定贫困移民的孩子也可接受高等教育,公民权立法宣布工作场所的歧视为非法。战后1945年至1964年的繁荣期带来了大量财富和机会,大规模的中产阶级兴起。尽管如此,旧有的WASP阶层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界精英中仍拥有极大势力。
在今天的美国社会,WASP族群依然随处可见,主要位于中上阶级以上,家境富裕,出没于上流社会,子女仍在私立中学和常春藤盟校学习。这些地区以新英格兰和东北部为主,但人口已转向以天主教为主,不再是WASP的主宰地带。常春藤盟校也开始避免过分招收WASP学生。在中西部地区,尽管主要居民是东北部、宾夕法尼亚州、维吉尼亚州等先锋的后裔,大多数人信奉新教,但这个词并不适用。在南方,尽管主要居民也信奉新教,但词义与东海岸不同,因为南方主要是福音派。
按血统划分,WASP在美国仍然是多数族群。因此,WASP所代表的这个阶级或人群通常地位不俗,有钱有势,成为其他种族反感、厌恶的对象。
尽管WASP词义重复,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白人,“White”一词并无必要。同时,“wasp”也是“黄蜂”的意思,给人一种讨厌蜇人的感觉。曾有人用“ASP”替代,既省略了累赘的部分,又保留了与有毒生物的联系。此词常被用作贬义,用来讽刺这类白人在历史上盛行的种族主义、排外主义、反犹太主义、反天主教和文化种族优越感心态。近年来,随着美国保守和宗教势力的扩大,许多WASP从原教旨主义基督教的教义出发,反对堕胎、同性婚姻甚至同性恋等自由主义者支持的事务,希望“恢复美国式的生活”。这些人是美国共和党的重要支持者,共和党也一直将实现他们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