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又一起的低龄未成年弑亲案以及其他暴力犯罪事件,再加上事发后的处理方式,在社会了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甚至有部分学者、专家认为现行的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有改进的必要。至少应该降低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目前,我国限定的年龄为14周岁,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定在14周岁上呢?14岁有什么特别的吗?
一、频发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专家呼吁下调限定年龄
在我国,对于年龄不满14周岁的少年,如果实施严重的暴力行为的话,基本属于还无计可施阶段,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现在儿童的心智发育、控制能力以及辨别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有些甚至超过了成人的水平。所以,面对现在越来越明显的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有专家就认为应该降低刑事责任的年龄。
这部分专家认为,适当的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对未成年人起到震摄作用,可以有效的扼制低龄化犯罪的继续扩展。
二、不能因个别案件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针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说法,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应培礼则认为,刑事责任的年龄设置考虑的应该是绝大部分儿童的身心发育情况,而不该因为个别案件的极商性和特殊性去降低刑事的责任年龄。
如果和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那么年龄最小的是瑞士,年满7周岁就需要承担法津责任;澳大利亚、英国和新西兰都是10周岁;加拿大则是12周岁;而法法为13周岁;德国、日本、俄国斯和中国一样,都是14周岁;芬兰和瑞典是15周岁;荷兰与西班牙的规定是年满16周岁,而巴西则是这些国家里规定年龄最高的,为18周岁。14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还是比较合理的。由上述表述可见,我国限定的年龄处理中等票准,如果结合我国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政策等等,这样的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
另外,据司法大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年龄高峰期超过了16周岁,占比超过九成,而14周岁以下的低龄未成年人占比相对较少。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工具之一,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遏制应该是一项社会整体的工程,不应该简单地依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解决问题。盲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导致过早对青少年犯罪人实施刑罚、给他们贴上犯罪人的标签,这对其身心健康成长没有任何的好处,甚至可能会令其产生更加偏激的性格,催生其再次犯罪。
在预防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中,惩罚不应该是重点,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犯罪矫正上,并且对其他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