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基作用,即transamination,是一种不涉及氨的化学反应,它将氨基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另一个化合物。这一概念由布朗斯坦和克里茨曼在1937年提出,主要由生物体内的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辅以磷酸吡哆醛)催化,反应通常是可逆的,中间产物为磷酸吡哆胺。
通常,这种反应在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进行,转移的是α位的氨基。这种反应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通过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进行氨基酸合成以及氨基酸与糖或脂肪代谢之间转化的关键步骤。在高等动物中,首先由转氨酶催化反应(I),随后通过谷氨酸脱氢酶(II)的催化,将氨生成,同时也参与到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过程。转氨酶还有以丙氨酸为氨基供体的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酰胺基也能作为直接的氨基供体,但转移的将是α-氨基,而酰胺基则释放为氨。在动物肝脏和微生物中,比如鸟氨酸、r-氨基丁酸和β-丙氨酸,还存在一种转移过程,即ω-氨基转移到α-酮酸,此时醛类也可作为氨基受体。鸟氨酸在脯氨酸—鸟氨酸—谷氨酸的转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转移过程在从高等生物到细菌的广泛生物群体中普遍存在,但在少数细菌中,发现存在对D-氨基酸有特异性转氨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