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它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在人际交往中,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更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它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国家的门面。因此,学习礼仪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还能有效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身份和角色不断变化,可能会成为别人讨厌的对象,这往往是因为“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例如,作为游客时随地吐痰、踩踏草坪,作为市民时又深恶痛绝这些行为。在与同学相处时,我们可能会埋怨对方的不拘小节,但在自己又往往忽略这些“小节”。
此外,在公共场所如乘坐公共汽车时,我们常常为了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却忽略了挤到、踩到别人时的礼貌道歉。当我们被挤到或踩到别人时,也往往因为对方没有道歉而耿耿于怀甚至发生冲突。这些行为都反映了我们文明礼仪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礼仪已成为全民所需,不再是某个行业或社会层次的需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家长、师长、领导以及窗口工作人员等都能以身作则,带头遵守文明礼仪规范,那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文明礼仪将会更加容易。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将会取得飞速发展。届时,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将焕然一新,人们将生活在一个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为本”。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得尊重他人。那些陋习只会图一时之快,却会丢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又怎能期待别人去尊重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