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习惯的不良现象
中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出现“两面人现象”,学校表现积极而家庭参与度低。近七成学生在校内外劳动中表现积极,但只有不到三成学生在家帮父母干活,其中初中生比例更低。专家指出,学校劳动的积极态度是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表现,而家长对劳动习惯培养的忽视值得关注。
学生消费习惯的偏差
富裕学生消费无计划,过于追求名牌,这种行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超过八成学生认为穿着舒适即可,不必过分追求名牌。然而,生活条件的富裕和家长的娇纵导致学生消费大手大脚,无节制的消费习惯对学生成长非常有害。
学习习惯与成绩的关系
完成作业的质量与学生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在面对作业难题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倾向于独立钻研,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选择等待老师讲解或直接查看答案。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专家建议,应帮助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并请家长协助检查实施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生活习惯中的不足
学生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尤其是中学生。超过六成小学生坚持早睡早起,而中学生则早睡晚起,睡眠时间不足。此外,学生缺乏运动,以看电视作为业余时间的主要消遣方式。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繁重课业,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利用上网时间挤占睡眠。专家建议,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体育锻炼,而非仅关注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