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市宣传的历程中,起源于1999年的山东省威海市,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率先采用了全新的城市形象广告策略。这个创意转变,是从单一景点宣传转向整体城市推广,强调城市灵魂而非景点特色。广告如威海案例,将城市历史(如甲午战争的遗迹)、地理优势(如秦始皇的天之尽头)与现代宜居环境结合,形成了一种综合且独特的城市形象:“威海,CHINA,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这一广告策略在《城市发展中的城市形象广告》一文中被详述,展示了城市独特符号的重要性。
在1999至2009年间,中国城市形象广告数量激增。据统计,38个大中城市中,有超过157个广告片,其中奥运和世博这类大型活动相关的广告约占25%,旅游类广告占33%,还有18%的广告带有明显的招商意图。然而,真正具有品牌塑造意义的城市形象广告仅占5%,这显示了城市识别性的核心作用。
城市形象宣传片不仅用于招商和旅游吸引,其背后的基础是城市独特、可识别的特性。这体现在城市的人文、生活方式和文化融合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传达方式,即人、生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因此,城市形象广告的制作和传播,不仅关乎视觉呈现,更关乎城市核心价值的展现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