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非遗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admin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被不同群体、团体,有时也包括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些遗产随着群体和团体的环境变化、与自然界的互动以及历史条件的演进而不断创新,增强了他们的认同感、历史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并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 表演艺术。

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 传统手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这包括:

(一) 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 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 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 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如果属于文物,则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它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赖于人的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尤为重要。

截至2009年,中国共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