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的重构
中国传统图形是根植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他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传统图形主要注重的是实形(或称为正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组构时多遵循求整、求对称均齐的骨式。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中国最原始、最基本的吉祥图形“太极纹”;由两个娃娃的头、身、手、足巧妙连接而形成的上、下、左、右都能看到四个娃娃的“四喜人纹”;由五行、五方观念所形成的九宫格、米字格图形以及由鱼形特征构成其基本笔画的鱼形文字和以车形特征构成其基本笔画的车形文字等。
在现代设计中,从传统图形中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现代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提取的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将这种立足在传统图形原形上,而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到现代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还能充分地表达设计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取其“形”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在“形”的延伸这个方面,已经不乏优秀的例子,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
二、“意”的升华
中国传统图形,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里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中国吉祥文化是我们祖先在理想主义的浪漫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其向往美好生活、趋吉避凶的生活态度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中国吉祥文化艺术的具象与抽象是并行、共存的,抽象是从具象中生出,具象是抽象的表现,是感性与理性完美巧妙的结合。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
中国传统造型背后的“意”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企盼与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将传统图形背后的吉祥意味沿用在现代设计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这也是现代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三、“神”的传承
对传统形式的借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对于“形”和“意”的沿用,仅仅说是对传统造型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中国艺术注重传神,对神的描写高于对形的描写,强调主观对客观物体的感受,注重审美的内心体验和对“气韵”的感悟,它不是靠“再现”的逼真去征服读者,而是通过以“物”传神的方式,使“神”超越感性现象在心灵中升华,由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在这一点上,2008年的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借用传统艺术印章的表现形式,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物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该标志不仅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因此,我们应当看到,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造型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契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把握住“神”与“意”,最终会寻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形”象的。
总之,我们强调精神的吸收与融合,因为只有建立在哲学精神上的吸收与融合,才能实现审美意识上真正的融合。只有精神的吸收与融合,才能避免照搬传统艺术的固定不变的模式,造成我国现代设计风格多元化和设计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在比较中吸收,在比较中继承,将是一条我国的现代设计走向辉煌之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一定会以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现代感让全世界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