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萧红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体和语言风格,她的文字诗化、直率而自然。
2. 萧红的创作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她打破常规,用一种自然的、陌生的语言描绘她所熟悉的世界。
3. 她在语言上的创新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兼具直率和自然。她的直率体现在她用童心未泯的视角观看世界,并对诗意的世界进行无需雕饰的语言描绘。
4. 萧红后期的作品中,这种超常规的语言运用越来越成熟,如《牛车上》的三月春阳、《后花园》的六月鲜花、《小城三月》的初春原野等描写,都是儿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不受旧有形式束缚。
5. 她的直率语言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特点,她刻画的人物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6. 直率和自然是萧红小说语言的显著特征,她的语言不事雕琢,自然而蕴含稚拙浑朴的美,成为“萧红体”小说叙述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有“民国四大才女”之称,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8. 她的乳名是荣华,学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常用笔名有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9. 1933年,萧红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在哈尔滨自费出版,为她继续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10. 1935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名义在上海容光书局出版,鲁迅为其作序,胡风写后记,引发文坛轰动,使萧红名声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