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理解民族民俗风情的内涵,其旅游价值是什么

admin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传播和演变,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一旦形成,民俗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基本力量,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重要方式。

民俗文化,即民间风俗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民俗学家们对民俗的研究局限于某一狭窄的范围。例如,英国民俗学会在1914年出版的《民俗学手册》中提出:“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鱼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技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博尔尼,1995:1)上述说法将民俗文化与精神文化(信仰民俗)简单等同起来,导致民俗文化的范围被过于狭隘地定义。实际上,民俗文化渗透至物质生产、生活,社会组织、制度及精神意识领域(特别是民众口头民间文学)等等方面。

民族凝聚力,指的是使民族成员聚集到一起的力量。同一民族的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族属亲近感、文化认同感。共同文化是产生共同心理素质的基础,是源头活水,而共同心理素质则是共同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其核心的部分。因此,共同的民俗文化使人们形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在文化上表现为认同感。基于这种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得以形成,它是民族存在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