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远方
网上的一篇文章让我对远方有了新的认识。虽然那篇散文的内容并不引人入胜,但读完后却激发了我内心的写作欲望。远方,这个词汇在字面上就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然而,现在许多人却喜欢前往别人已经厌倦的地方,称之为“追求远方”,这听起来有些荒谬。实际上,远方之所以令人向往,完全是因为它的距离感。正如诗人汪国真所言:远方对我们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每个人都渴望着那个承载着人生理想和希望的地方。但面对远方,有人勇往直前,有人却望而却步。我始终敬佩那些坚定地走向远方的人们。
三毛,那个自称为“世界的流浪者”的女子,曾不畏艰辛地前往遥远的撒哈拉沙漠。这个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女性,在无垠的荒凉中,从漫天的黄沙中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她的一段话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荡,“只有在深入大漠,目睹日出日落时分羚羊奔腾的美景时,我的心灵才能忘却现实的枯燥与艰辛。”她到达了她的远方,找到了她内心深处美好的寄托。
最近,我读了林徽因的成名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我从小到大唯一一篇读了超过五遍的现代诗。小泽喜欢林徽因,国庆假期他渴望去林徽因的故乡——杭州一游。他本想坐火车去,但一看票价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的经济状况不允许。他试图用玩笑来掩饰自己的无奈,说等有了钱再去。我听出了他的借口,立刻劝他可以向我要钱,一定要去实现这个梦想。但小泽坚持要我陪他一起去,否则他就不去了。我知道他已经为自己的退缩找好了理由,于是我故意转移话题,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还有后续。
小泽的行为其实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态,不管远方有多远,都觉得无法到达。我陷入了思考,远方究竟有多远?有人说是永远,无法用脚步去丈量,也无法用目光触及。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通往远方的道路一直都在我们的脚下。所以请相信自己,拿起信念的拐杖,勇往直前。最终你会发现,其实远方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