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合矿区构建了“监测预报、超前探测、探治结合、综合防护”四位一体的水害防治技术体系,旨在实现对矿井水害的有效控制。以下是该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的细化:
1. 监测预报:该环节包括实时监测井下涌水点、奥灰岩及K2含水层的动态变化,以便快速识别突水水源及类型。同时,基于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进行区域性和局部性的预测预报,从而划分不同的突水威胁区域,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指导。
2. 超前探测:在工作面掘进前,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并应用井下直流电法进行超前探测。在掘进过程中和回采前,通过直流电法探测和钻孔验证,识别水文地质异常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探治结合:根据超前探测结果,针对不同情况实施预防措施。例如,对煤层底板进行注浆改造,提高隔水层的阻水性能;在接近老窖积水区段时,采取探放水或构筑密闭墙等措施,防止水害发生。
4. 综合防护:采取一系列非工程措施,如设立避水灾硐室、报警电话、安全措施、避灾路线等,以及编制防治水紧急处理预案和进行水情通报、培训等,以提高矿井对水害事故的预防能力。
为实现这些技术措施,澄合矿区采取了以下具体技术路线:
- 开展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为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 采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等手段,查清煤层底板起伏和地质异常体。
- 在地面物探基础上,进行巷道掘进过程中的超前探测和底板综合探测。
- 利用钻探方法进行探查和验证,并根据水害威胁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 对煤层底板进行注浆改造,增强隔水层性能。
- 对老窖积水区段进行提前探测和疏排。
- 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关键含水层进行监测。
- 实施综合防护措施,并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通过上述技术路线的实施,澄合矿区能够有效地对矿井水害进行预测、探测和防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