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外活动方案
一、原则
体育课外活动应遵循寓教于乐原则,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做人。同时,活动要全面性,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多样性原则要求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供学生选择。安全性原则强调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确保活动安全。因地制宜原则则要求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追求实效。
二、项目设置
体育课外活动包括田径类(奔跑类游戏、跳跃类游戏)、体操类(健身操、艺术体操、垫上运动)以及球类(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三、时间及内容
周一至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分别安排高一、高二年级的体育活动时间。各班级具体活动内容、场地由体育备课组安排,活动内容每周轮换一次。
四、工作要求
班主任需按时带领学生集合,做好思想工作,严格要求,全程指导学生参加活动。体育教师负责活动指导,提前5分钟到达场地,指导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和素质练习,进行体育达标锻炼和小型竞赛裁判工作,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保护。
体育委员负责活动前后的学生集中与考勤,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和身体素质练习,负责运动器材的归还,并及时向班主任、体育教师反映活动情况。
五、考核与评价
各年级干事负责统计和督查活动组织情况,每月上报德育处作为优秀班集体的评价依据之一。教务处专人记录和评价体育教师的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