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种群的实际个体数,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种群密度。相对密度则是用来估计种群密度高低的任何参数,它主要用于比较不同样地或生物的密度水平,例如,在同一块样地上,植物A的相对密度可能高于植物B。
一、绝对密度的计算方法包括:
1. 总数量调查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评估开阔地面上大型生物个体的密度。
2. 取样调查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去除取样法。
样方法用于研究生物种类和特定生境,调查步骤基本一致:
- 首先,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样方。
- 其次,在调查区域内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方。
- 然后,计数每个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
- 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利用所有样方的平均数来估计种群总数。
样方的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具有代表性。样方大小应根据研究对象来确定,可以使用主观取样法、机械取样法或随机取样法等。
标志重捕法由林可(Lincoln)首次提出,也称为林可指数法,主要用于动物种群调查:
- N:M = n:m
其中,N代表样地中的种群个体总数,M代表样地中标志的个体数,n是重捕中的个体数,m是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
在使用标志重捕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标志个体在种群中分布应均匀,被捕获的概率与未标志个体相同。
- 调查期间种群无迁移和出生死亡。
- 调查期限不宜过长或过短。
- 标志方法应合理。
去除取样法适用于封闭种群,其原理是随着连续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捕捉力量所获得的个体数也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计数逐渐增大。当单位努力的捕捉数为零时,捕获的累计数即为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二、相对密度的计算方法包括:
1. 捕捉法。
2. 活动痕迹计数法。
3. 鸣声计数法。
4. 单位努力捕获量。
5. 毛皮收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