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之初,相互合作的理念就成为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石。这一理念通过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等手段在欧洲大陆得以实现。欧盟成员国的紧密协调与合作,以法国和德国的紧密合作为轴心,以及适时选择的利益切合点,构成了欧洲一体化的动力源泉。此外,有效的政策工具和制度约束,特别是法治的实施,确保了欧盟的稳定发展。
合作理念的确立是欧洲一体化的起点。从煤钢共同体建立到欧洲联盟的形成,合作的理念成为推动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动力。成员国之间的紧密协调与合作,不仅基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也基于政治上的彼此借重。法德合作作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和动力,持续引领着一体化的进程,包括创造了单一货币——欧元。法德合作的紧密协调也增加了彼此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利益切合点的选择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扩大至关重要。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欧洲联盟在各方得益的基础上实现了共赢。法国和德国之所以能够就《舒曼计划》达成共识,根本原因在于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在不同时期的利益选择都切合了欧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成功地推动了欧盟的一体化进程。
政策工具的有效实施是欧盟成功推进一体化的基石。共同贸易政策、共同农业政策、地区结构政策等政策工具的顺利实施,确保了欧盟各成员国实现了稳定的政策趋同和经济增长。欧盟的地区发展政策在实现东扩前的4个较穷国家——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人均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体现了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制度约束的有效性,特别是法治的实施,确保了欧盟的稳定发展。欧盟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法制化道路,以国际条约作为一体化存续和发展的基础。欧盟的超国家性质体现在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参与立法,以及由欧洲法院责成各成员国最高法院执行司法上。欧盟法律体系广泛而深刻地作用于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欧盟之间以及欧盟内部。
对中国市场一体化的启示,欧洲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合作理念的建立、利益切合点的适时选择、政策工具的有效实施以及制度约束的有效性,对于推动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推动市场一体化过程中,应当借鉴欧洲经验,重视合作理念的建立,适时选择有利于各方的利益切合点,实施有效的政策工具,同时强化制度约束,确保一体化进程的稳定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