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中国现行法因受前苏联的影响,未使用公序良俗等字样,而以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来表达出同样的精神。民法之所以需要规定公序良俗原则,是因为立法当时不可能预见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做出详尽的禁止性规定,故设立公序良俗原则,以弥补禁止性规定之不足。一方面,限制私权,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另一方面,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法官可直接适用公序良俗原则进行裁决。因此,各国都将公序良俗等道德引入民法中,成为近现代民法的重要原则。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一条,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在我国,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有下列四种:(一)和解;(二)调解;(三)仲裁;(四)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