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现代管理理论,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形成的管理思想体系。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被认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而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则继承并发展了巴纳德的思想。因此,现代管理理论亦被称为巴纳德-西蒙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技术进步、生产社会化等社会和经济背景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
2. 管理学者不同知识背景的影响;
3. 管理实践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4. 理论发展自身规律的影响。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轨迹包括:
(一)管理理论的分散化。自20世纪50年代起,管理理论出现了多个学派,形成了所谓的“管理理论的丛林”。
1. 管理科学的兴起。管理科学的发展受企业规模扩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推动,决策的重要性促使管理,尤其是决策水平的需求提升。同时,科技进步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2. 管理科学的来源。管理科学是泰勒(F.W. Taylor)科学管理理论的延续与深化。
3. 管理科学的特点:
- 寻求决策的科学化作为核心;
- 强调定量分析,将决策过程视为建立和应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 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
(二)管理理论的集中化趋势。到了60年代,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出了权变管理理论。
1. 系统管理理论的兴起。系统管理理论利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结构和管理工作,以期系统地解决管理问题。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学者詹姆斯·G·卡斯特(James G. March)、亨利·A·罗森茨韦克(Henry A. Rosenbloom)和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W. Johnson)。卡斯特的《系统理论和管理》是系统管理理论的重要著作。系统管理学说的基础是普通系统论,其核心思想包括:
- 系统由相互关联的元素构成;
- 系统的整体性;
- 系统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