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历史不容误读之015 三顾茅庐——“毛遂自荐”与诸葛出山

admin

015三顾茅庐——“毛遂自荐”与诸葛出山

一提到三顾茅庐,我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要归功于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对这个故事的精彩描绘,它已经被选入我们中学生的语文课本。在《三国演义》中,从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到《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前后共用了三个回目的篇章来讲述这个故事。尽管大家都对这个故事非常熟悉,但为了文章的完整性,还是需要对它进行简单的介绍。

当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他的矛头直指荆州和江东。刘备正在荆州刘表处,刘备用徐庶的计策夺得了樊城,君臣两人正相见恨晚之际,曹操却干了一件不上台面的事情。曹操从程昱口中得知徐庶乃天下奇才之后,就想把他挖到自己的麾下。于是曹操暗中把徐庶的母亲抓到了曹营,因为徐庶是天下闻名的大孝子,听说自己的母亲被抓,肯定义无反顾地来救母亲。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徐庶听闻此事,马上拜别刘备,来到曹操的军营救自己的母亲。曹操得到了这样的人才,哪里肯放他回去,就这样徐庶终其一生都在曹营,但是自打来到曹营,未曾献出一计。

徐庶知道自己此去肯定不能再回来,就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人,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自己常比自管仲、乐毅,但是在徐庶看来,此人的能力肯定在两人之上,自己的才能比起诸葛亮来,简直就是驽马比之麒麟,寒鸦比之鸾凤。刘备一听,大喜过望,这不正是自己现在最缺的么!

回到驻地,刘备正准备礼物去拜访诸葛先生,下面有人通报,说外面来了一位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之人。刘备以为是诸葛先生不请自来,喜出望外。请进来一看,原来是之前见过的高士司马徽,于是两人坐下谈天说地。司马徽说自己是因为听说徐庶在此,想来看看,却得知徐庶已经去曹营救母。司马徽听罢大叹一声,看来徐庶是中计了,此去其母必死无疑。接下来刘备就询问起徐庶临走时向他推荐的诸葛亮其人,司马徽又是对其大加赞赏一番,说诸葛亮与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徐元直四人同为好友,诸葛亮说他们四人将来官可以做到刺史、郡守省部的级高官,而说到他自己总是笑而不答,每每自比管仲乐毅,他的才华无法估量。这是关羽在旁闭旅,说管仲乐毅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名人,他这样自比是不是太自傲了。结果司马徽又说出了同样的话,不能同这二位比,要他说来应该比作兴周八百年的姜太公,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刘、关二人顿时语塞。

刘备在徐庶和司马徽两人的评语下,肯定此人不是一般人,况且司马徽此前就对他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就可以得天下。于是下定决定,和二弟、三弟一起来到隆中,势要把这位不见其人已闻大名的诸葛先生请出山来,加入自己的公司。

这一天兄弟三人来到隆中,只见得此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这是一处高隐之地。三人向农夫打探得知,那卧龙先生正住在一处高地名曰卧龙岗中,于是三人快马加鞭,来到诸葛先生所居住的茅庐。谁知童子应门,他家先生外出散步了,而且行踪不定,归期亦不定,少则三五天,多则数十日,无奈刘备吃了第一个闭门羹。在回府的路上,刘备还遇到孔明的好友崔州平,两人在松林之间清泉之上,谈了谈山海经摆了摆龙门阵,行尽而归。

刘备派人打探得孔明先生已归,兄弟三人又一次上路了,这一次路上又遇到了孔明的另两位好友孟公威和石广元。刘备邀请两人一同前往,两人谢绝了,转眼兄弟三人来到孔明的府上,这次童子说先生正在堂内读书,刘备连忙进去,却又吃了一颗空心丸子。原来堂内读书的并不是孔明,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孔明随好友崔州平闲游去了,又是行踪未定,归期未定。真是急煞人也!

时光荏苒,又到早春,刘备决定再去拜访孔明。这次可是做足了功课,焚香斋戒,沐浴更衣,择吉日而去。关张二人早有怨言,但是拧不过大哥,只好随行。路上碰到诸葛均,答曰家兄昨夜归来,此刻正在府上,刘备大喜过望,匆匆赶去。事有凑巧,孔明正在午睡,刘备吩咐不要打扰,待先生醒来再行大礼,关张二人颇多怨言但无法发作,只得与大哥一同干等。过了两个时辰,等到孔明睡到自然醒,起来问童子何人来访过?答曰刘皇叔。孔明一听立马起来,沐浴更衣,这可怠慢不得。

君臣二人历史性的见面时刻终于到了,连刘皇叔魂牵梦萦的人终于见到了。刘备看到眼前这位帅哥,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却被多少人赞为天下少有的奇才,再看看自己已经人过中年,事业才刚刚起步,稍微有一点资本,可手下没有一位出谋划策的谋士,要是能得此少年英才的相助,真是天赐的恩惠。赶紧下拜向其请教天下大事。诸葛亮也不负众望,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为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天下,讲出了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分析道:自从董卓之乱以来,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其中曹操的实力原本不及袁绍,但是为什么曹操能在官渡将袁绍一举歼灭,这里诚然有天时的因素,但也不能不说是人的谋略。如今曹操已经统一北方,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我们是不可能与之争锋的。江东的孙权,经过他的父亲孙坚、兄长孙策和自己三代人的努力,已经在江东占稳了脚跟,这我们只能和他们联盟而不可以图谋。而荆州之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而且他们的主人刘表没有能力守住这兵家必争之地,这不是上天赐给将军的么?荆州西面的益州天府之国,地处要塞,幅员千里,土地肥沃,是从前高皇帝发家致富的宝地。他们的主人刘璋昏庸无道,国富民强却不知道体恤下属,那里的人正思得明君啊!将军你乃帝王贵胄,信义有佳,如今求贤如渴,如果你跨有荆、益之地,内修国政,外结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彝、越,等到天下一变,将军派一位上将带荆州之兵出宛、洛,将军自己带领人马从益州出秦关,到那时天下百姓还不是拿着好酒好肉还犒赏三军么!说完诸葛亮叫童子拿出一副西川五十四州图,言道让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咱就占人和,先取荆州,再夺益州,到那时大业可成、汉室可兴!刘备还假惺惺的不忍心图谋自己的宗族,那你不忍心来找诸葛亮作甚!诸葛亮没有办法,说自己夜观星象,发现刘表将不久于人世,而刘璋又不是一位立业之主,这些都是要归将军的!

刘备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一番为自己定下政治目标和前途的对话之后,终于为自己谋得一位股肱之臣。诸葛亮也为自己觅得一位好BOSS,两人相见恨晚,当天晚上刘备三人就住在诸葛亮的茅庐之中商谈大计。

以上废话一堆,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大致过程。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那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

其实《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远远没有那么生动、复杂,只有短短五个字“凡三往,乃见”。罗贯中先生就凭这五个字却为我们写出了如此精彩绝伦的故事,小说家的功夫可见一斑,笔者再怎么样也是写不出这样的故事的。

但是事情远远没有如此简单。我们都知道,《三国志》没有裴注是没有办法读的,裴松之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由于陈寿的惜墨如金,他不确定的史料干脆放弃,所以《三国志》的文字是非常少的,好在有裴松之的注,裴松之把他能见到的史料都列在其中,有些甚至还前后矛盾,但是正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