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翻译:几个郡的人都到了,我爱的很沉重不希望你们效仿。
郡介绍如下:
郡,汉语二级字,读作郡(jùn),本义指古代的行政区域,秦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郡、州、府、道、县、乡介绍如下:
郡、州、府、道、县、乡是中国古代统计人口的行政区划。郡从春秋末年直到隋唐之际,是中国地方一级或二级行政区域名。东汉末年,将州定为郡级以上的行政区划,州成为中央政府下面的一级建制。南北朝后,制度紊乱,其辖境日益减缩,地位也日益下降。
到明清时已降于府下。府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于唐代,其地位较一般道下面所辖的州为高。宋朝设置的府渐多,隶属于路。元代以后则隶于省或辖于路。明清之际是介于省和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的主要表现形式。
其制遂废。道始于汉代对边境上聚居的少数民族所建制的县级行政单位。唐代把它提高到地方一级行政单位,明清之际及成为省和府中间的监察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域名始于春秋时代,战国时代产生郡、县二级制。
自秦迄今,始终成为地方基层单位的行政区域,基本上没有变动,乡相传周代12500户为乡,但战国之际似又以2000家为乡。后来指县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
州郡介绍如下:
州郡制指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起源于汉武帝所建部刺史监察制度。由于十三监察区借用儒家经典内古代州名,故当时即以“州”作为监察区的俗称。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州郡制遂废。
州和郡,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分,郡始见于战国时期,秦时设三十六郡,完善于汉,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