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震柳读后感500字如下:
《百年震柳》,是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梁衡著作的,简述了海原大地震中一颗百年柳树坚强活下来的故事。
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
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
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
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
这棵古柳被专家确定为“震柳”,是为了让人们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铭记历史、探索科学。
震柳在大地震被撕裂,但是它没有屈服,虽然撕心裂肺,但是它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已经成为宁夏地震文化的象征。
如今的震柳又经过了百年,枝头怒放柳叶青,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人们敬仰它的顽强、崇拜它的气概、学习它的风格。为它建了围栏,树立了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