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古诗,唐人颜真卿的《劝学》描绘了夜以继日的勤奋景象,强调了早期努力的重要性,诗句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王贞白的《白鹿洞诗》则描述了读书时的宁静时光,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深刻追求,诗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这句诗提醒我们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宋朝朱熹的《观书有感》则用方塘和天光月影来比喻读书的深厚内涵,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就像方塘中的活水一样,不断带来新的知识和理解。
清朝诗人萧抡谓在《读书有所见作》中,用“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描绘了心灵成长的过程,强调了读书对于心智成长的重要性,正如苗需泉水灌溉,心需理义滋养。
法式善的《读书》则以树木成长比喻读书的过程,诗句“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展现了读书需要时间和耐心,就像树木在空山中慢慢成长,逐渐变得苍茫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