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应该是穿山甲吧。
穿山甲为鳞甲目,鳞鲤科,地栖性哺乳动物。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其鳞片可做药用,用于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等症。
一、形态特征
除腹部及四肢两侧外,全身覆盖着瓦状角鳞片。体长45~70厘米,背部隆起,尾巴短而粗,比身体长27~32厘米,体重约7千克。头小嘴尖,口、耳和眼很小,没有牙齿;舌头细长而柔软,善于伸缩,表面布满腥味的粘液,常伸入洞内舐白蚁为食。四肢粗短,足有5趾,第3趾特别长。爪坚硬锐利,挖洞时前爪挖土,后肢把挖松的泥土向后推出,以便覆盖脚印。
二、生活习性
穿山甲生活在丘陵及山地的树林灌木丛中,若遇敌害,身体蜷缩成团。它行走经过的草丛,都被压向前倾,并带有泥土。穿山甲特别擅长捕食白蚁,能通过嗅觉发现100米远的腥味,将白蚁引诱入全身鳞片内聚集,然后跳入水中,再将浮起的白蚁吞食掉。
穿山甲四季均可繁殖,春、夏季为繁殖盛期,交配3~4个月后产仔。1年最少产2胎,每胎产1~2只,初生仔无鳞,色白,到1月龄,幼仔的鳞片逐渐角化变为黑褐色,体重约200克。2月龄时,幼仔随母外出觅食。6月龄体重达2千克。
功效及作用
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症。穿山甲善于走窜,性专行散,能活血散瘀、通行经络,故可用治上述诸种症候。
2)用于乳汁不通。穿山甲有较佳的通下乳汁功效,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可单味为末,黄酒送服。为增强下乳功效,多与王不留行配伍;若产后气血两虚、乳汁稀少,可合益气补血的黄耆、当归等药同用。
3)用于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等症。穿山甲有消肿排脓的功效,能使痈肿未成脓者消,已化脓者速溃,在临床上常与皂角刺、乳香、没药、金银花等同用;如痈疽已溃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