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五更是什么时辰

admin

五更是寅时,也就是03时至05时。

五更,是古人把夜晚分为五个时间段,每一时段叫一更,分别在古代十二时辰中的戌时、亥时、子时、丑时、寅时,对比现在是从傍晚19:00至凌晨5:00。在古代,古人为了做好夜晚时间的管理,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睡眠起居,把夜晚的时间分成了五个时段,每一段叫一更,并用鼓打更报时,故叫五更,也叫五鼓或五夜。

五更,在寅正四刻,也叫平旦,又叫黎明,现在的时间是03:00-05:00。这时,公鸡开始打鸣,天渐渐放亮,人们开始逐渐从梦中苏醒,太阳,开始迎接新的一天到来。在古代,人们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更好地创造幸福生活,通过五更和十二时辰等方法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时辰的来历

古代十二时辰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历法。最初,人们根据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将一天分为两个部分,即日出和日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一天分成更多的时间段,以适应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需要。于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太阳的位置和时间,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和时间范围,如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些时辰的名称最初是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来命名的,如夜半是夜晚的中间时刻,鸡鸣是鸡叫声响起的时候,平旦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食时是人们开始吃饭的时候。

日中是太阳正午的时候,晡时是下午三时左右的时间,日入是太阳落山的时候,黄昏是天空渐渐暗淡的时候,人定是人们休息的时候。这些时辰的命名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时间划分的智慧,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时间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