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父亲是满清皇族的护军,在老舍出生的第二年就死于八国联军的炮火,(死时战乱中只托亲戚送到家中一双布袜,父亲殉难这一年,母亲42岁,她用一个小得可怜的木盒,装了那双布袜,写上姓名和生辰八字,在城外草草埋葬了,三两糊口的铁杆庄稼没了,母亲
3
挑起了生活的大梁,老舍幼年境贫寒,靠母亲给人家洗衣裳和缝缝补补维持生活,她从不偷懒,敷衍,屠户们穿得黑如铁板的粗布袜她都硬是洗得漂白,晚上就着一盏小油灯,帮左邻右舍的手艺人缝补衣服,这在当时叫“缝穷”,穷人家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母亲终日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洗得手成年鲜红微肿,粗茧厚皮,老舍的著名短篇小说《月牙儿》曾有这么一段描写:
“妈妈整天的给人家洗衣裳。
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的洗,
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买卖地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我不敢常劳动她,她的手是洗粗了的,她瘦,被臭袜子熏得常不吃饭。”
这几段文字实际上就是老舍自己母亲的真实写照,母亲还常爱说:“自己包的饺子虽然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母亲勤劳、诚实、要强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老舍的一生,老舍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两条作人的道理,大难之中挺身而出,可谓刚强,宁愿自己吃亏,眼泪往肚子里流,也决不叫别人为难,可谓柔韧有余,这一刚一柔铸就了老舍日后崇高的人格。老舍曾经说过:“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们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母亲对老舍的影响深深地融入了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