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庹长约为五尺,大约等于1.67米。在古代汉语中,庹是指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这与五尺长度相近。人们在日常估量长度时,常以庹作为计量单位。
在《字汇补》中,有关于庹的记载:“庹,两腕引长谓之庹。”根据康熙字典,庹的读音为tuǒ三声,也可以读作tuó二声,作为姓氏时读tuǒ。
尺在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代一尺相当于16.95厘米,而到了周代,一尺则相当于23.1厘米。秦朝时期,一尺的长度大约是23.1厘米。近现代,一尺则大致相当于30厘米。
在东北方言中,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被称为“tao”,是否就是这个字,还需进一步考证。
综上所述,庹作为一种传统的长度单位,其长度与五尺相当,约1.67米,而尺则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长度也有所变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