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风俗特点:
1. 景颇族服饰习俗
景颇族无论男女都特别崇尚黑色,因此他们的服装颜色主要以黑色或深色系为主。景颇族男性喜欢穿白色对襟圆领上衣,头上佩戴白色或黑色包头,腰间还会佩带腰刀和筒帕。而景颇族女性的服饰相对复杂,她们喜欢穿黑色对襟短上衣,下身穿黑红相间的筒裙,并且无论老少都会绑腿。景颇族女性对银饰品特别在意,节庆或结婚时会佩戴银项圈、银链子、银耳环、银手镯等。
2. 景颇族建筑习俗
景颇族聚居于云南地区,因此就地取材建房是其一大特色。竹子、茅草是景颇族先民的主要建筑材料,他们在建造房子时一般会根据当地的实际地势情况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见到两层竹楼,与当地其他少数民族住房样式相似,都是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3. 景颇族饮食习俗
由于云南地区盛产水稻,景颇族人以大米为主食。他们会将大米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如竹筒饭、肉稀饭等,这些都是景颇族人每天的必备食物。景颇族人特别喜欢吃辣味食品,经常会将一些蔬菜或肉类放入很多辣椒后食用。新米节食是景颇族的一大特色。每当收获季节来临时,景颇族人的米仓被装满新米。他们会将新鲜稻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品味丰收的乐趣。
4. 目瑙纵歌节
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非常有特色,按照汉族解释就是跳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会举办“目瑙纵歌节”,通常这个节日的时间为2-6天。目瑙纵歌节期间,景颇族人会纵情跳着“目瑙”舞。这种舞蹈源于景颇族先民时期的祭祀活动。相传太阳王在举行“目瑙”庆典时,曾邀请鸟类前去参加这次庆典。其中就有被景颇族视为神鸟的孔雀,当孔雀翩翩起舞时被景颇族先人看见了,于是“目瑙舞”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
景颇族历史沿袭:
1. 隋唐时期由高原向南迁徙
景颇族先民最早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大约在7-9世纪出现了大规模的迁徙。景颇族先民沿着横断山脉不断南迁,并最终受到了唐朝统治者的关注。唐朝人称景颇族为“寻传蛮”、“高黎贡人”。
2. 明朝时期大量西迁
大约在公元15-16世纪,景颇族先民由于受到战争侵害,不得不由东向西大规模迁徙,而此时正处于大明王朝统治时期。尤其是在16世纪后,大量景颇族先民迁往德宏地区,并与当地少数民族及汉族杂居。
3. 景颇族分支
根据景颇族历史发展规律,这个民族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因为很多客观因素形成了很多单一部落。久而久之这些部落就变成了景颇族的分支,目前可以考证的主要有五大部落或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
4. “持弓挟矢”的景颇族
“持弓挟矢”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指的是用弓箭捕获猎物,这说明景颇族先民以狩猎为生。这种生存方式主要是因为景颇族先民的特殊聚居地。在几千年以前景颇族先民就聚集于康藏高原南部,这个区域有很多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