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严君平贡献

admin

老子和庄子,两位在中国道家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他们的学说通过一批推崇者广泛传播。这些人的存在,使得老庄的思想得以在传播上取得突破,进而为中国浓郁的道家思想社会文化氛围的培育和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老子和庄子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仍是一个历史悬案,但根据1993年郭店发掘的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楚简本,这些古竹简中包含有《老子》,却没有后来据说同样是上古典籍的庄子等文本。然而,我们不能仅凭此断定庄子不存在。在许多秦汉时代的名家文稿中,庄子及其思想并未被提及。直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到庄子,他被描述为蒙人(现河南商丘一带),被楚威王邀请为相,庄子拒绝而终生不仕。庄子之学本归于老子,著作约十万余言。庄子被视为隐士。

庄周的名声在南北朝时期开始鹊起,与老子并列成为三玄之学的代表人物。在南北朝之前,关于庄周是否为真人的质疑尚存,然而,自南北朝之后,人们对庄子的真实性不再存疑。然而,从唐代开始,关于庄周究竟是谁的争论便一直存在。例如,有人提出庄子著有十万言,但庄子的内篇,即被认为是他本人作品的篇章,仅约二万多字。南宋初期的蜀人张行成对此提出质疑,他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中指出:邵子(邵雍)曾说,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由此推知庄子外篇可能是邵雍门人的作品。

综上所述,这批推崇者在传播和弘扬老庄思想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的努力使得道家思想得以在社会文化中扎根,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中,庄子的存在及其作品的地位逐渐得到广泛认可,为后世道家思想的深入研究和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严君平,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名遵(据说原名庄君平,东汉班固著《汉书》,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写为严君平),蜀郡成都市人。汉成帝(前32~前7年在位)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为业(以占卜耆龟给人看相),“因势导之以善”,宣扬忠孝信义和老子道德经,以惠众人。著有《老子注》和《道德真经指归》(《隋书·经籍志》作《老子指归》)13卷,使李耳(老子)的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得以发扬光大。前书已佚,后者今仅存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