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普及新知,推动社会接受新事物,帮助人们摆脱愚昧和迷信,这是启蒙运动的象征;另一种是开导蒙昧,使人们明白道理,通常特指教育童蒙,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让初学者获得基础知识,这被称为祛蔽启蒙或启蒙教育。启蒙运动通常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推动社会进步。
在古代中国,启蒙读物称为“蒙学”,最著名的就是“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一般私塾在孩子入学时,首先教授这三种读物。接着,孩子会学习《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和《增广贤文》等初级读物。这些书籍都是儿童启蒙读物。尽管不同私塾的教学内容有所差异,但“三百千”几乎是所有私塾开蒙教育的必备教材。
明代思想家吕坤曾指出:“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百千”将早期识字教育与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巧妙结合,言辞简练,含义丰富,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