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一阵雨,一滴雨,一片雨。在古文和古诗词中,对于“雨”的量词有更多种表达:
1. “番”字,意为一回、一次。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字,因为它的声调是阴平,读起来最清爽。如李清照的《行香子》中所写:“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2. “蓑”字,因为古人的蓑衣是雨披,所以“蓑”成了常见量词。如苏轼的《定风波》中所写:“一蓑烟雨任平生。”又如姜夔的《最高楼》中所写:“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3. “帘”字,雨水顺着房檐滑下,如同一帘。如贺铸的《感皇恩》中所写:“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4. “雨”落的地方,就是它的容器。如林宪的《姑苏道中》中所写:“芦花一溪雨,淅沥秋欲老。”又如周邦彦的《琐窗寒》中所写:“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5. 用时间作为量词,比如一日、一天、一年。如范成大的《忆秦娥》中所写:“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又如柳永的《戚氏》中所写:“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
以上量词,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针对“雨”这件事的描述。如果范围大一点,扩大成“雨水”,应该会有更多可爱的形容,因为它可以更小更自我更多媒介。如“一点一滴”、“一颗”、“一洼”、“一瓮”、“一盒”、“一头”、“一脸”、“一身”、“一口”等。
想起了特别的量词“一钱”,写在冷香丸的药方里:“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埋肢年春分这天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将这四样水调匀,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