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不以臣卑鄙"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出师表》,这是一篇向继位的后主刘禅陈述心志和请求出征的奏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已故的皇帝刘备并没有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而轻视我。
在这句话中,“先帝”指的是已故的刘备,即蜀汉的开国皇帝;“不以臣卑鄙”则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卑”指的是地位低下,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鄙”指的是学识、见识不够广博,相对于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士大夫而言,诸葛亮自谦自己的见识和才学有限。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深深感激之情,因为在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和重用,尽管他的出身并不显赫。
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出身和地位的重视。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出身往往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然而,刘备却能超越这种传统观念,看重诸葛亮的才能和忠诚,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诸葛亮的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表明了自己愿意为蜀汉尽忠职守的决心。
此外,这句话还体现了诸葛亮谦逊、勤勉的性格特点。他虽然深知自己的出身和学识可能不如他人,但仍然勤勉自励,以忠诚和智慧回报刘备的信任。这种谦逊和勤勉,也是诸葛亮深受后人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总的来说,“先帝不以臣卑鄙”这句话,不仅揭示了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忠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