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僧寺夜读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索儿渺渺然渺渺然:远远的样子。渺渺然不知所往。复索儿,渺然;行踪、身影。至后小寺中,见儿渺然状,僧渺然:依然。正在坐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翻译: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注释:
1. 牧:放牧牲畜。
2. 陇:通“垄”,田埂。
3. 窃:偷偷地,暗中。
4. 诸:众多。
5. 辄:就。
6. 渺然:渺茫,遥遥。
7. 执策:拿着书卷。
8. 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 曷:通“何”,为什么。
10. 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
11. 恬:心神安静。
王冕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它展示了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尽管他的生活环境并不富裕,甚至需要他在放牛的同时偷学,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他对父亲的责备和佛像的恐怖面容都毫无所惧,这显示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坚定。他的毅力和决心最终使他在学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个故事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学习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王冕在田野和寺庙中都能坚持学习,这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学习并取得进步。
此外,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出身和环境,而更多地取决于他的决心和努力。王冕虽然出身贫寒,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和诗人。这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起点如何,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就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总的来说,王冕僧寺夜读的故事是一个充满启示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学习并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