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选择刻度尺时,需要考虑测量的精确度要求。不同的刻度尺具有不同的分度值,适用于不同精度的测量。例如,安装门窗玻璃时,通常要求较高的精确度,因此应选择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而在测量教室长度和宽度时,精确度要求相对不高,可以选择分度值为1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
2. 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应确保尺身沿着被测物体放置,并避免使用已经磨损的零刻线。放置时,不仅要保证尺身放正不歪斜,还要使其尽可能贴近被测长度。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选择其他清晰刻线作为参考点,并在读数时从该点开始计算,同时记得减去之前的数值。
3. 阅读刻度尺时,视线应与尺面保持垂直,避免斜视造成读数误差。
4. 精确测量时,需要进行估读,即在准确读取分度值数字(准确值)之外,还要估计分度值下一位(估计值)。例如,在25.38cm的测量中,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即使估计值不够精确,它也表明物体的长度在25.3cm到25.4cm之间,更接近于25.4cm。
5. 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准确无误地写下数字,还必须标明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扩展资料:使用刻度尺时应做到“三看”
1. 查看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应从其他清晰划线处开始测量。
2. 确认刻度尺的量程,原则上应一次性测量完成,量程过小可能需要多次移动刻度尺,增加误差。
3. 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它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选择量程和分度值时,应根据实际测量需求来决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刻度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