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周期表看,很容易理解、记忆。
你从左下到右上(稀有气体不算)划一个箭头,箭头的方向,就是非金属性(即氧化性)增强的方向。或者,只记住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对着周期表推出来。
横向比较: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氧化性)增强,金属性(还原性)减弱。理论依据: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加,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也就增加,就更容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有氧化性),也就是氧化性(即非金属性)成增强的趋势;
纵向比较:同一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氧化性)减弱,金属性(还原性)增强。理论依据: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变小(这时半径已是主要因素,而核电荷数变成了次要因素,二者共同作用,是随着周期增大,引力变小),失去电子的能力变强(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有还原性),即还原性(金属性)增强。
对着周期表,反复看看上面的内容,实际比较一下,这部分内容就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