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目的:
让学生在理解古诗《题西林壁》的基础上,领悟观察角度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同时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难点在于理解诗中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自然不同,以及诗人的心境。
准备:
教师需准备一块小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教学过程:
(一) 激趣谈话,导入课题
回顾上个单元学习的内容,介绍庐山风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学生凭借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内容作标记。
(三) 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全体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
(四) 范读古诗,讲解朗读技巧
教师示范按规则朗读,并指导学生标记停顿处。
(五) 朗诵分析古诗,背诵
学生朗诵,思考角度与观察效果的关系,理解诗人感受,背诵古诗。
(六) 总结诗理
总结诗中所包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
远近/高低/各不同。 (效果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观察受限)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感受)
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
反思:
面对资深教师听课,内心紧张,但勇敢面对,通过教学反思,认识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思考的重要性。在讲解古诗停顿规则时,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得出答案,以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