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众多,但核心在于增补、删减、调整、保留、扩展、凝缩、直译、意译、替换和选择。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实现古文“通吃”。具体方法如下:
增补: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语句,注意使用括号标明。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翻译时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宾语“之”。
删减:删除发语词、助词等虚词,因为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可以替换。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删去不译。
调整:调整文言文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例1:“甚矣!汝之不惠。”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
例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调整为“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例3:“何以战?”调整为“以何战”。
保留: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官职、地名等。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巴陵郡”保留。
扩展:将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调整为“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凝缩:文言文中的繁笔需凝缩以增强现代汉语的流畅性。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调整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直译: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调整为“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意译: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体现原作神韵风貌,处理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修辞。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调整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调整为“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选择:面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选择恰当的词义翻译。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调整为“兵器”。
顺口溜记忆法:
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