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近义:
一意孤行 | 执迷不悟 | 夜郎自大
反义:
妄自菲薄 | 自惭形秽 | 自暴自弃
读音:
为,不能读作“wèi”。
语义:
自以为是与“一意孤行”有别:自以为是侧重于形容看法;“一意孤行”侧重于形容行为。
其来有自
qí lái yǒu zì
其来有自
成语解释:指事情的发生、发展有其来由,并非偶然。自:从……出来的地方。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冠颂》:“诸侯之有冠礼也,有自来矣。”
成语例句:“岂知逾岁,遂离在忧,乃司尔日之悲,其来有自。”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卷上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