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芜湖市清水河中学学校历史

admin

芜湖市清水河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当时在芜湖县成立初级中学以满足农村教育需求。然而,洪水阻碍了初期的建校计划,学校于次年四月成立筹备委员会,选址清水镇北,征用菜地28.9亩作为校园。1958年,学校升格为完全中学,更名为安徽省芜湖县中学,得到了郭沫若院长的题名。1960年,学校规模扩大,师资和设施进一步完善,成为真正的完全中学。

然而,“文革”期间,学校遭受了破坏,档案和设施损失严重。1969年,学校成立革委会,更名为万春人民公社中学。在1970年至1981年间,学校经历了调整和恢复,逐步成为芜湖县“文革”期间的完全中学,并在1981年改名为芜湖县清水河中学,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清水河中学在80年代至21世纪初持续发展,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扩大规模,改善设施,成为县重点中学,甚至被评为市级和省级先进集体。学校在教育改革中抓住机遇,引入远程教育,师资培养和硬件建设都有显著提升,学生人数和教育层次均得到大幅提升。

2006年,随着芜湖市区划调整,学校更名为芜湖市清水河中学,成为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标志着学校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更多的学习资源。

扩展资料

芜湖县清水河中学坐落在素有芜湖市东花园之称的清水地区学校创建于一九五四年,原名“芜湖县中学”,由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文革前,由于学校办学成绩斐然,先后成为当时的皖南行署重点中学,芜湖地区重点中学。文革期间,学校受到冲击,先后更名为万春公社中学和万春中学。一九八三年更名为“芜湖县清水河中学”。二00六年二月芜湖市区划调整后,学校直属芜湖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