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大约1.66×10^-27千克)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这个比值也被称为原子量,其单位为“1”。由于大多数元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位素组成,原子量是通过计算各同位素所占百分比得到的平均值。
由于原子质量极小,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在书写、记忆、计算和使用上都不方便。因此,国际上通常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避免了直接使用小的质量单位。
原子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质量也各异。尽管各元素的原子质量数值很小,科学家已经测量出它们的质量。例如,如果以克为单位,一个碳原子的质量需要在小数点后写出22个零才能表示出来,这显然非常不便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规定了一个标准: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相对照,得到的相对重量称为该原子的原子量。这意味着,原子量是通过将不同原子的质量进行比较得到的比值,因此它没有单位。例如,氢的原子量是1,碳是12,氧是16,钠是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