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学的实验开始之前,艾金委员会及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实验目标、课程内容、参与学校的选择及结果评估。这些实质上是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四个方面做出选择。实验过程中,30所学校的教育目标逐渐明确,形成满足青少年需要和保护民主生活方式的目标。
杜威进步教育理念成为学校确立目标的理论依据,学校教育活动被定义为民主生活方式的体现。在课程改革方面,合作中学的课程实验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旨在解决中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课程改革不仅体现了进步教育的思想,还形成了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即课程开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学校管理改革强调民主领导,校长需与全体教职工合作,鼓励教师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以减少失败的风险,同时支持教师采用新方法。学校管理需适应课程变革的需求,给教师提供共同研究和制定计划的时间。合作中学普遍采用教师共同制定教育政策的方法,赋予教师民主权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校事务的机会。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合作中学的教师成为实验研究的核心,他们参与学校日常事务,通过合作研究和制定计划,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增强自信。指导委员会认为,这种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相关,学校应通过变革促进教师的成长,以支持民主生活方式的全面实现。
扩展资料
八年研究(Eight-Year Study)亦称“三十校实验”。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33—1940年在中等教育方面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活动。因历时八年,故名。旨在对进步主义学校毕业生和传统学校毕业生在大学的学习情况作对比研究,以了解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教法的优劣,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科目对于大学学习是否必不可少,进步主义学校的课程、教法是否同样能为学生升入大学作准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