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合作

admin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因此,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小学一年级,我采用的是二人小组(即同桌)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中,我会经常设置同桌合作或交流的教学环节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知道合作的意义,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完整、清楚),在同桌交流时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能力(做到谦虚、尊敬别人),在遇到和自己有不同的想法时敢于大胆质疑。例如,在北师版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孩子观图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和解答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在引导观图时,我会让孩子们“同桌小声的说一说,你知道那些数学信息”,“如果你的同桌没说完整,请你帮他补充出来”这样极大的激励孩子们完整的观图和完整清楚的语言表达,同时也提醒同桌的孩子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时,我也会让孩子们“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解决的”“或者你打算怎么解决”“你有和他不一的解决方法吗?”这样极大的激发孩子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并获得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喜悦。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帮助了学习较困难的孩子。在动手量一量等活动教学时,更是培养孩子体会合作的必要性的重要环节。如,在教学认识厘米、米、分米时,需要孩子们动手量一量桌子、黑板、操场等较长的物体时,由于孩子独立完成较难,因此设置同桌合作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同时也让孩子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小组的搭配与分工。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培养学生四人小组交流与合作。在为学生安排座位时我会有意识的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综合素质的优、良、中、差进行搭配,孩子们自由轮换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小组成员全部参与)、纪律委员(负责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维持纪律、控制说话的声音)、记录员(负责记录主要内容),汇报员(负责汇报小组的意见),这样的搭配与分工不仅让每位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而且培养了他们担任不同职务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节日广场》时,我先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自主观图,自主获取数学信息,接着在老师的要求下,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数学问题最多”,小组成员立刻分工合作,显得非常有序,再请个别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评价。这节课后我觉得特别轻松。小组合作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体现了合作精神,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前必须给予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只有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才能在小组中达到更好的有效的交流。

四、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一课时,我要求每个学生都画出任意三种不同的三角形,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度量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完成统计表”,“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按照要求,通过实际动手测量和计算,发现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度。只要教师的要求明确,学生才能有目的的进行小组合作。

五、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教师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马上调整问题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在各小组汇报发言时,老师应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意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特的意见,并互相尊重,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六、在课堂教学培养小组合作时,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如,我在教学“租船”时,我联系生活情景,轻松的引出去公园玩划船的时租船的数学问题,“一、二大组共有21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限载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这个问题一出,马上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巡视着孩子们的解决方案,他们都列出了算式“21÷4=5(条)……1(人),但是在作答的时候,有人答的是“至少要租5条船”,也有人答的是“至少要租6条船”等他们都有了各自的答案时,我在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我参与到个别小组倾听了他们的讨论,小组各成员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学习,最后得出“至少需要6条船”。当我追问“为什么呢?为什么不是5条船呢?”这时连开始做错的孩子都很肯定而急切的说“因为那5条船坐满了,还剩下1人,他也要乘船,所以必需再租1条船才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学习和讨论,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他们大胆的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加深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的掌握了知识,我则轻轻松松的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遇,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生生间的互动,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进一步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兴趣的养成,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中健全的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