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奥地利的行为学家康勒德·劳伦兹是印刻效应的提出者。
2. 劳伦兹认为新生儿的早期经验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3. 动物,特别是幼崽,会表现出印刻行为,如野鸭会跟随第一个看到的大型移动物体。
4. 研究表明,动物幼崽会印刻任何移动的物体,包括人和玩具。
5. 人类婴儿同样受印刻效应影响,出生后不久即开始对环境中的电视声音和图像产生印刻。
6. 电视产生的印刻效应可能干扰婴儿对母亲声音的反应,影响母婴交流。
7. 印刻效应可能引发两三岁幼儿的语言发展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8. 印刻效应在婴儿出生到两岁期间最为显著,过早大量接触电视会加剧问题。
9. 印刻式危险,即婴儿忽视母亲呼唤,是印刻效应的一个严重后果。
10. 通过播放母亲的录音来重建母子交流,有助于纠正印刻效应带来的问题。
11. 印刻效应的发现强调了其在婴儿成长中的重要性,提示应关注早期环境刺激的影响。
12. 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1910年的实验中发现了印刻效应,小鹅会跟随第一眼看到的物体。
13. 一旦形成对某个物体的印刻,小鹅就无法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
14. 印刻效应存在于低等动物和人类中,对个体发展具有不可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