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渠敬东提出,教育应重回学生的健康。他强调,教育目的不应仅仅追求成绩和竞争,而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追求。身体的健康是基础,他以一个学期连上11门课、完成34篇作业的学生为例,指出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可能会损害学生的持久兴趣和热爱。心理的健康同样重要,他指出,今天的孩子们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失败,容易被失败击倒。心理健康需要培养,包括接受失败的考验,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勇于承认自己的缺欠。精神的健康则体现在对伟大人物和历史传统的敬畏感,以及大无畏精神和舍我其谁的勇气。真正的教育应该回归单纯朴素的心,培养学生的纯真兴趣和持久热爱,而不是为了竞争和赢取名次。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让学生有能力去喜欢他喜欢的事情,去追寻他所敬仰的人,与世界和解,扩展连续的生命,而不是成为孤家寡人,只留下疲惫的身体和残破的心灵。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