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忱乐于奖掖后辈,为国家培育人才。他生活俭朴,却尽力帮助经济困难的亲友,曾资助多人留学或升学。
1932年他连续任教满20年时,唐山交大的校友们发起募捐,设立“建侯奖学基金”,以其利息每年约300元奖励该年度应用力学及材料力学两门课程成绩优秀的学生。1934年首次评奖,直至1943年,其后因物价飞涨通货贬值而中止。
罗忠忱逝世后,其子女4人集资3万元,重设“建侯奖学基金”以承父志,自1990年起每年评奖一次。
罗忠忱不仅在学术上贡献卓越,更是以自己的行为,弘扬了无私助人、奖掖后辈的美德。在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他仍然慷慨资助经济困难的亲友,支持他们的学业与留学梦想。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的大爱精神,也激励了更多人投身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同时,罗忠忱还设立了“建侯奖学基金”,以奖励在应用力学及材料力学两门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这一基金的设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发展。虽然基金在物价飞涨、通货贬值的背景下被迫中止,但在罗忠忱逝世后,其子女秉承父亲遗志,重设基金,继续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励,体现了家族对教育事业的传承与支持。
综上所述,罗忠忱的生活俭朴与乐于助人的美德,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也激励了更多人投身教育事业,共同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扩展资料
罗忠忱(1880 11.16 - 1972 01.08),工程教育家,留美归国后,终身在唐山交大(今西南交通大学)任教,为该校教授中第一个中国人。他致力于引进西方先进工科教育思想,为我国现代工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上提倡少而精,重视学生品格的培育,以严谨治校、严格要求学生著称,培养了大批国内外知名工程技术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