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类型的初中历史拓展性课程
1. 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是历史上最悠久的教学形式,适合学生人数少的教学要求,具有师徒相传的特点。它没有明确或固定的学习年限,学生不分年限、不分科进行学习。
2. 班组教学
班组教学出现在由个别教学向班级教学的过渡时期。它的特点是教师同时教授一组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课程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3. 班级教学
班级教学是在班组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适应了近代资本主义及其生产发展的需要。它的特点是教师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
4. 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教学的改革,针对个别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本世纪初在西方出现,如沃德的“分团制”、伯克的“个别计划”等。我国的分组教学是在西方引入后,于1913-1914年间在一些学校开始采用。
5. 开放教学
开放教学源于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的主张,50年代以后在英国的初等学校里开始广泛推行。它的特点是放弃了班级教学的形式,教学无固定的形式和结构。
二、教师组织的不同类型教学
1. 包班制
包班制是指由一名教师承担起一个班级全部的教学任务,这种组织方式多见于小学的低年级阶段。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但缺点是难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 科任制
科任制是学校教学工作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物,教师分别承担各自学科的教学。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增加学生接触教师的广度。
3. 小队教学
小队教学是对教师队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空间组织为特征的教学
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可以是班级教学或小组教学,取决于教学空间的特性。它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学生在学校接受间接知识的主要途径。
2.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种辅助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各种能力和技巧。
3.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一种在空间上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得以在现场直接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或技能,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的密切结合。
四、时间组织为特征的教学
1. 学年
学年组织的合理性对学校教学效率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外对教学时间组织和安排的研究逐步增多,开始把教学时间的组织和安排与学校的教学效率等联系起来。
2. 学日
学日的安排应有助于防止师生双方的疲劳,减少疾病和缺课现象,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和学。
3. 课时
课时的结构和安排是教学时间组织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