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于2021年4月成立,学院目标明确,致力于攻克集成电路领域的关键技术,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以实现集成电路学科的国际领先水平,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在2021年7月15日正式宣布成立。学院的成立旨在响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和软件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动我国软件人才的跨越式发展。学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多次校长办公会讨论,最终决定成立,并在200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整合了“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与“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
复旦大学的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4月,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谢希德教授创办的半导体物理专业。在2015年5月,学院成为首批获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同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生专业建设点,并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院在SOC设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半导体新工艺、新结构、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奠定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上海交通大学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之一。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设立的“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专业。经过不断发展,学院在1997年成立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点,并于1998年获得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浙江大学的微纳电子学院成立于2015年5月,是首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学院依托浙江大学的学科优势,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如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承担着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任务。学院在苏州和无锡设立研究生培养点,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微电子创新创业人才。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学院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于2018年1月成立,由多个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成电建校之初的无线电系、无线电零件系和电子器件系。学院在微电子领域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如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微电子学院起源于1956年设立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是全国首批成立该专业的学院之一。学院在集成电路领域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如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为我国微电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