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蒂布特模型对蒂布特模型的评述

admin

蒂布特模型在设计背景上以效用最优理论为出发点。其核心思想是"以足投票"学说,提出者希望通过这一理论让人们相信,如果全体人口按照这一规则进行流动,不同地区之间在公共服务与税收的组合上将相互模仿,形成相互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相似消费偏好的人群将聚集在一起,形成以共同利益和公共产品消费需求为基础的社区。成本较低的地方将提供公共产品,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各地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差异将逐渐缩小。蒂布特模型揭示了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充分竞争市场理论,对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具有借鉴价值。

实际应用中,测定居民对公共产品消费偏好的显示程度是一个挑战。在私人产品市场中,消费者无需掩饰偏好,但在公共产品消费中,人们可能隐藏真实偏好,导致消费偏好“信号”失真。这种现象源于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导致公共产品供给难以实现类似私人产品供求的严格竞争性定价。因此,消费偏好“信号”难以准确引导公共产品供给。

蒂布特模型揭示的深层次问题是地方政府在“以足投票”情况下合理界定活动范围,规范公共财政收支行为,并将要求体现在公共预算和制度安排中。从财政收入看,经过竞争,地方政府难以轻易通过所得税优惠与其他地方竞争,此类税种通常由联邦(中央)和州(省)分别征收。流转税涉及地区间的商品流通问题,地方课征容易引发经济割据和地方保护主义,而中央政府课征或主导课征能较好地避免这些问题。地方税种通常具有地域性、税基非流动性,且与宏观调控关系不大,以财产税为代表的税类有助于满足地方政府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需要。

蒂布特模型还涉及公共支出和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公共部门需遵循支出效率原则,围绕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四方面安排开支。尽管公共部门不追求盈利最大化,但受“以足投票”等因素约束,必须强化支出管理,增加透明度,遏制腐败。我国在支出管理改革中借鉴国外经验,采用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采用预算定额控制等手段,以增加公共支出的合理性,提高财政资金效能。